我曾經很享受寫音樂文案的工作。聽音樂,聽音樂不只音樂,替一首歌,甚至沒有歌詞的配樂,說出還沒有說完的話,是一件很有挑戰性,也很有趣的事。那時候,我,大於音樂,我因為尋找觀點的過程而快樂,我用我的方式詮釋一首歌,給出它被世界認識的說法。
很長一段時間過去。我和自己的關係,和文字,和音樂的關係都改變了。我最享受的時光,變成了只是靜靜聽一首歌訴說它自己。當耳朵發熱,那音樂就是熾熱本身,下回再聽,同一首歌,同一個錄音版本,變得平靜無波了,那麼那首歌,也是冷卻本身。對我來說,最好的作品,應像時光一去不回,在被完成的時候已經完整。那時候,音樂大於品味、情緒與想法,何須動筆,建造更多框架。
和Yoyo合作不只一次了,但每次我有特別的悸動,其實是蠻神秘的經驗,就在上述兩種狀態之間來回。歌是歌,我是我,總在適當的空隙之中,發現還有路可走。寬鬆、自在,又不失獨立性的特質,是Yoyo的音樂最吸引我的地方。那時候,書寫不是單向的宣言或沉默,而是重重對話,既在歌手和屬於她的作品之間,也延伸到音樂和聽眾之間,而我還是我。
想寫、不想寫的都是我。
〈我〉是一首翻唱歌,原唱來自張國榮,歌詞有國語和粵語兩種版本,我私心偏好粵語版,尤其這句歌詞「我是什麼 ∕ 是萬世沙礫當中一顆 ∕ 石頭大這麼多 ∕ 我也會喜歡這個我」,只有粵語版收錄。原版本編曲有強烈的琴和弦樂,色彩更濃豔一些,Yoyo重新製作的版本以吉他為主,很是優雅從容,聽聽。
「最特別的平凡,最平凡的特別,是能夠好好地成為自己就足夠了。像一朵珍稀的玫瑰,坦然盛開於沙漠,像天空裡什麼都沒有,卻從不質疑自己的寬闊。」